古柏新绿映春晖 书院文脉润心田——高一年级“龙泉书院文化探究暨象山春游研学”活动侧记

浏览:128  日期:2025-03-02

  一夜东风起,万山春色归。当冬天最后的寒意悄悄地消融在象山四泉的涓涓细流中,lxlawteam高一年级的学子们踏着青石板路,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寻根之旅。这场主题为“溯源·传承”的研学活动,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,将书院文脉与象山春色融为一体。

  漫步龙泉书院,洗心堂前百年老树的遒劲枝干上镌刻着时光的年轮,枝头若隐若现的芽苞正孕育新春的希望。政治老师沈朝平轻抚碑刻,将“文明楼”三字背后的典故娓娓道来:“清乾隆年间,知州舒成龙在此首创龙泉书院,‘文运天开’的匾额至今仍在提醒我们——"话音未落,一阵清风掠过白鹤亭檐角的铜铃,叮咚声里仿佛传来昔年学子的琅琅书声。不少同学举起相机,将文明楼飞檐与远山叠翠定格成框,他们说这正应了杜牧“楼倚霜树外,镜天无一毫”的意境。

  沿象山脚下的石堤拾级而上,龙泉、蒙泉和惠泉三眼古泉清可见底。汩汩泉水在春日暖阳下泛着粼粼波光,倒映着少年们俯身观察水文的身影。“这泉水历经千年依然澄澈,就像我们的文化传承。”王清华老师指着泉边“源清流洁”的摩崖石刻,引导同学们思考《荀子·君道》中“源清则流清”的深意。

  行至陆九渊纪念馆,哲学与春光的对话更显深邃。心学大师“宇宙便是吾心”的箴言高悬堂前,与窗外盛放的玉兰相映成趣。有学子以满地落英为喻:“就像这些花瓣终将化作春泥,先贤思想也需要我们在新时代重新诠释。”此时,一群飞鸟掠过古柏苍劲的枝桠,古树新芽萌发,恰似传统文化在年轻心灵中的生机勃发。

  当队伍登上岚光阁远眺,荆门城郭风光尽收眼底。斜阳为飞虹叠翠步道镀上金边,学生们在“华夏艺林园”辨认碑刻时,意外发现明代学政题写的“春风大雅”四字,这不正是此刻最好的注解?老莱子山庄传来的编钟试音,与象山北坡松涛合奏成穿越时空的交响。

  暮色渐浓时,研学队伍在岚光阁前合影。归途中,有学生轻声吟诵刚习得的诗句:“古柏新抽翡翠芽,书声泉韵共烟霞。莫道象山春色晚,文心早著少年花。”这或许正是此次研学的真谛——让千年文脉在春日里抽新枝,使厚道文化于行走中入心田。当文化的基因与青春的血脉相遇,我们看见,又一个文脉传承的故事正在荆楚大地续写华章。

学生研学感悟

【触摸时光的文明印记】

指尖抚过荆园碑刻深浅不一的纹路,仿佛听见百年前学子诵读的回响。洗心堂前竹影婆娑,白鹤亭畔石阶蜿蜒,文明楼的飞檐挑着一角晴空,将“传承”二字化作触手可及的温度。那些被风雨磨亮的青砖,刻满诗句的楹联,都在春风里诉说着无声的坚守。驻足间忽生顿悟:文化不是沉睡的古卷,而是代代少年掌心传递的灯火——我们以脚步丈量历史,终将成为历史中的新篇。

【山水间流淌的故乡情】

三眼古泉在青石间轻吟,蒙泉的水雾沾湿衣袖,龙泉的倒影晃碎天光,惠泉的石刻与苔痕相映成趣。沿着飞虹叠翠步道拾级而上,山桃灼灼,新蕨蜷曲,每一寸泥土都沁着荆楚大地的气息。老莱子山庄的黛瓦白墙隐在绿荫深处,似一幅水墨丹青;岚光阁上极目远眺,整座象山如碧浪翻涌,托起北坡的苍松与云霞。原来对家乡的热爱,不在宏大的宣言里,而在山泉润喉的甘甜、林风拂面的温柔中悄然生长。

【草木砖石中的英雄气】

张自忠纪念亭的松柏昂首向天,铁血忠魂凝成石碑上不灭的星光;陆九渊纪念馆的“心即理”匾额下,千年前的哲思仍在青砖院落中流转。最难忘唐安古柏遒劲的枝干,裂痕中迸发的绿意比任何史书都更具说服力——它见过烽烟,饮过霜雪,却把沧桑酿成向上的力量。当指尖轻触绎志园斑驳的碑文,忽然懂得:英雄从未远去,他们化作了青山间的长风、石缝里的草籽,永远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热血与赤诚。

【青春与古老的浪漫相遇】

华夏艺林园的奇石在春光里舒展身姿,老书院的红漆木门“吱呀”一声推开岁月。彩绘长廊下游鱼戏莲,老庄的智慧在檐角铜铃中叮咚作响;象山北坡的野樱纷飞如雪,落上少年们欢笑的肩头。我们用镜头定格岚光阁的晨雾,用脚步丈量北大门前的青石板,将所见所感织成动态的青春图鉴。归途回望,暮色中的飞檐剪影与书包上的挂饰轻轻碰撞——原来文化传承,本就是古老灵魂与年轻心跳的和鸣。

【石阶苔痕里的生长密码】

踏着青石阶上的斑驳苔痕,仿佛踩响了时光的琴键。绎志园的老墙爬满藤蔓,新生的嫩芽与沧桑的砖石交织成生命的经纬。华夏艺林园的奇石在雨后泛着微光,每一道纹路都像大地的掌纹,讲述着千万年的沉淀与等待。忽见石缝中探出一簇野花,粉白的花瓣沾着露珠,倔强地朝着阳光舒展——原来再坚硬的岩石也困不住春天的脚步。当我们笑着为这抹倔强合影时,忽然明白:文化的生命力不正在于此吗?既深深扎根于厚重的土壤,又永远向着光的方向生长。

【檐角铃音中的未来回声】

岚光阁的铜铃在暮春的风里摇晃,叮咚声惊起一群白鹭,掠过象山北坡的层林。在日影中回望,飞檐斗拱在夕阳中勾连成金色的剪影,宛如历史递向未来的一双手。研学途中采的野花夹进笔记本,与老书院拾得的银杏叶并肩而眠。归程,有人轻声哼起歌谣,天边的晚霞正把张自忠亭的轮廓染成暖橘色。忽然觉得,我们像一群衔着文化种子的鸟,今日衔来的古老星光,终将在某片属于我们的天空上,绽放成新的星辰。

Baidu
map